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云端”读书品经典 青春战“疫”砺人生——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疫情防控期间读书活动侧记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2020-03-30

  三项活动内容、七个阅读篇章、35篇经典美文、70本推荐书目、千余篇分享感悟、万余人线上打卡……这就是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正在开展的“云端”读书、青春战“疫”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然不能“行万里路”,何不“读万卷书”?疫情限制了同学们出行与返校的脚步,却阻碍不了从书中寻求瑰宝的步伐。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学院党委为了丰富同学们“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后的居家生活,进一步激发同学们身处疫情之中的积极态度和行动,助推同学们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双百工程”,开展了“云端”读书、青春战“疫”活动。

  共读一本书、同赏一美文。在“经典荐读”环节,依托学院编撰的《青春做伴好读书》两本读本,微信每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篇经典美文和相关阅读书目,结合文章内容精心制作编发视频、幻灯、H5、诵读等可视可听可动的新媒体产品,使同学们且“宅”且沉淀,在书籍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与知识储备,让理性悄然生长,通过阅读给灵魂以力量,以坚实的知识汇聚抗击疫情的青春正能量。活动开展一月以来,同学们先后阅读了“爱国情怀”、“修身立德”、“读书人生”、“励志敬业”四个篇章的20篇经典美文,推荐阅读书目40个,累计阅读量达到102864人次,收到点赞21248人次,活动得到了青年大学生的喜爱与积极参与 。

  阅读悦美、越读越“美”。在“感悟分享”环节,同学们品读经典,思考经典,分享经典,将读书成长和疫情防控相结合,在全民战“疫”的体验中分享所感所悟。活动开展以来,学院共收到同学们的读书感悟1646篇,从字里行间中我们深深感触与体会到: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地升华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电子信息工程系19应用5班牛文强同学这样说:“经历着‘疫情’,翻阅‘爱国情怀’篇经典文章,让我对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它不像战争年代的波澜壮阔、惊天动地,但正是这些奋战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建设工人、青年志愿者,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国’的定义”;读书活动润物无声地促进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自古以来读书是中华文化的美德所在,读书能让每个人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通过在疫情期间参加读书活动,深感读书的重要性,八十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同青年医护人员奋战抗疫前线,这更加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唯有读书学习才能使自己强大,唯有少年强则国强,才有国家之兴旺。”初等教育学院19学前教育8班郑涛同学这样来看待读书;读书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同学们的道德修养,现代服务系18酒管3班陈翠翠同学已经把每日读书变成了日常生活习惯:“今日读书打卡,从‘爱国情怀’到‘修身立德’,我已经慢慢养成每日一看一品一思的习惯,让我们一起今日读书,一起让自律成为习惯,让优秀成自然。”

  相阅经典、相约云端。此次活动推出了“线上打卡”环节,如同“停课不停学”一样,读书活动也需要打卡签到,以此保证活动的有效参与。经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同学们累计阅读打卡99660人次,参与人数达到了在校生的 75.21%。在同学们心里,读书打卡和网课签到同样重要,生物工程系19护理4班马燕同学每晚静坐桌边阅读打卡已成为她的习惯,席慕蓉的《青春》中那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使她久久不能平静,恰逢《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引发了她的深入深思“总书记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都是最美的年纪,学的都是医护专业,虽然我没能奔赴武汉抗“疫”前线,但是在家乡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防疫志愿服务工作,这才是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担当,我感觉自己也是‘收信人’,自己的青春也是一样的仓促而美丽”。康乐县委组织部这样评价马燕,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青春力量,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有志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云端”读书、青春战“疫”活动的开展,正是兰州职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提高人文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开展“双百工程”的初衷与意愿;体现了学院在教育教学中弘扬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做到学习新思想,面向新常态,走向新时代,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学院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与使命。

  据悉,“云端”读书、青春战“疫”活动还将进行“爱情礼赞”、“铭记亲情”、“人与自然”等三个篇章。(通讯员/霍晓静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