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甘肃:地震受灾学校秋季开学复课情况

     教育部  2013-09-09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6.6级地震,给当地教育事业造成重大损失。为保障受灾地区学校秋季按时开学,根据《教育督导条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派出专项督导组,对地震损害、恢复重建、开学复课等工作进行专项督导。

  按照督导要求,甘肃省有关部门对灾区学校秋季开学情况进行了自查,报送了受灾学校(包括教学点,下同)开学情况报告。8月28日至31日,甘肃省教育督导部门对13个受灾县的1326所学校开学复课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形成了地震灾区学校秋季开学复课情况督查报告。9月1日至3日,由国家督学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国家督导组,深入岷县、漳县、陇西县、渭源县等受灾地区,重点督查了39所学校。国家、省、市、县四级教育督导部门联合开展的专项督导,涵盖了县城、乡镇、农村不同区域的受灾学校和教学点,以及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通过教育行政部门自查、地方教育督导部门全面检查和国家教育督导部门重点督查,形成了对地震灾区学校开学复课情况的督导报告。

  一、学校受灾基本情况

  在这次地震中,甘肃省有13个县受灾较重。重灾区13个县共有1326所学校受灾,占全部3190所学校的41.57%;校舍受损面积72.90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404.04万平方米的18.03%,合计经济损失达23.04亿元,其中校舍受损的直接经济损失17.96亿元,附属设施及教学仪器设备等受损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08亿元。21.73万学生秋季上学受影响。

  在受灾最严重的岷县和漳县,共有363所学校不同程度受灾,受灾面占学校总数的76.91%。受损校舍34.40万平方米,受灾面积占校舍总面积的64.12%。校舍倒塌2763平方米,严重受损14.3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4.93亿元,1.61万名学生秋季上学面临困难。

  二、灾区学校恢复重建和开学复课情况

  (一)学校恢复重建情况

  地震灾害发生后,甘肃省立即启动了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省政府紧急下拨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学校应急救灾,下拨抢修资金800万元用于灾区学校抗灾应急抢修。受灾地区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力量对学校进行险情排查和抢险救灾,及时发放实物和现金补助,救治慰问受伤师生。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179个乡镇、1100多所灾情严重的学校,全面核查学校受灾情况。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抗震救灾。驻军部队官兵帮助学校拆除危房,开展排危抢险,搭建活动板房和帐篷;各方企业和慈善团体捐建了大批活动板房和帐篷;受灾学校教师及时返校,有序参与拆除危房、校产抢救、搭建活动板房和帐篷等工作;当地群众也自发参加维修加固校舍、校园平整、废墟清理、卫生清洁等工作,积极协助学校开展重建;志愿服务团队组织志愿者深入灾区学校,对师生进行心理疏导。

  为确保灾区学校秋季按时开学,教育部门和受灾市、县政府共同研究制定了《岷县漳县6.6级地震秋季正常开学实施方案》,按照“分类指导、一校一策、就近就地入学为主、确保学生学习生活安全”的原则,通过维修受损校舍、加快在建项目、改造学生宿舍、就近并班并校、搭建活动板房和帐篷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受灾学生。

  各受灾地建立了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分管领导协调组织、乡镇干部具体落实的责任制度,将学校开学责任落实到人。在开学前夕对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和附属设施等进行拉网式的安全检查,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责成相关单位限期整改。住建部门组织专家对岷县、漳县受灾严重的学校校舍进行了全面排查鉴定,为分门别类采取措施保障学校开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发改部门与教育部门依据检查情况,及时启动灾区学校灾后重建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了初步设计。

  (二)学校开学复课情况

  在受灾最严重的岷县、漳县,地震灾区针对受灾学校的不同情况,加固维修学校校舍12513平方米,安置学生6596名;搭建活动板房7020平方米,安置学生1110名;搭建帐篷教室482顶,安置学生4794名;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安置学生3050名;改学生宿舍为教室,安置学生525名;合并教学点5个、班级5个,安置学生25名,有效解决了1.61万名学生秋季上学的问题。在遭受地震灾害的其他地区,所有受灾学校的学生也得到了妥善安排。总的看,通过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地震灾区顺利完成了全部学校按时开学的任务;实现了所有学生全部上学的目标;做到了教材及时到位,课程开齐开足,教学正常进行;广大师生情绪稳定,教学秩序井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